接下來你將看到:
1. 商用衛星行業痛點明顯,新加坡多舉措支持
2. 專注一站式解決方案,整星制造成壁壘
3. 衛星需求將呈井噴式增長,看好細分領域
【7點5度】第670次與您見面。本文共3445字,3張圖片。
2015年1月,馬斯克宣布SpaceX計劃將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來提供互聯網服務。2021年4月,據外媒報道, "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的試用速度已突破 200Mbps。馬斯克此舉如若成功,意味著"星鏈"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低成本的互聯網連接服務,這將對傳統運營商造成巨大沖擊,也是商用衛星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毫無疑問,美國在航天領域依然有明顯優勢。而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地區的科技中心,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專注于商用衛星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初創企業Spasee就是進入該領域的新興玩家。
1
商用衛星行業痛點明顯,新加坡多舉措支持
2020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正式孵化了初創企業Spasee Technology,其致力于為全球商業太空用戶提供系統的商用小衛星設計制造與數據服務解決方案。目前,該公司已經獲得了蘇州市政府的天使輪投資。
談及創業初衷,Spasee的創始人羅睿康表示,因為自己博士研究課題是基于GIS信息的交通預測以及本科時期就參與了學校的衛星設計,而且考慮到東南亞地區缺少衛星制造和衛星數據服務的商業化公司,所以想基于這個項目去做商業化。另外,項目有幸得到了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的認可,并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羅睿康也希望可以借此加速想法的落地。

Spasee創始人兼CEO 羅睿康
縱觀整個東南亞市場,衛星發展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很多國家的政府衛星機構也還在驗證階段,他們主要采取與其他科研機構合作的方式制造衛星。而且,這些衛星許多也都是納米衛星,用的頻道也是業余無線電。不過,新加坡在東南亞諸國當中,可謂是衛星產業的“領頭羊”。時至今日,新加坡一共研制了13顆衛星。其中,南洋理工大學一家便占據了九顆衛星的研發,也包括新加坡的第一顆衛星。除了有領先的衛星研發經驗,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地”已經有30多家商業航天上下游企業。
作為從業者,羅睿康認為新加坡在打造衛星產業上有著先天的人才和經濟優勢,“新加坡注重在教育方面的投資,依托于高校的衛星研究機構就有四、五家,可以吸引到一流的人才。像新加坡主管部門也有自己在這個領域的政策”。航天企業需要長期投資,新加坡政府對于航天類企業的補助政策以及本身活躍的VC投資環境等都是助力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對于商用衛星行業本身,羅睿康表示目前行業的發展主要有以下有三大主要痛點:
-
成本高:這主要指研發和制造(商用)衛星的成本高,而商用衛星的成本與其自身重量有很大關聯。一般公認重量在1000kg以上的衛星統稱為大型衛星,重量在500- 1000kg間的稱為中型衛星,重量在100- 500kg間的稱為小型衛星,重量在10- 100kg間的稱為微衛星,重量在1-10kg間的稱為納米衛星。重量越大,研發制造的成本也越高。常見的導航衛星和通信衛星其實都是商用衛星。就衛星構造而言,主要由載荷和平臺構成。其中載荷是指衛星上用于直接實現衛星的自用目的或科研任務的儀器設備,如遙感衛星上使用的照相機,通信衛星上使用的通信轉發器和通信天線等,不同的載荷決定了衛星的不同功能。羅睿康指出,以納米衛星為例,如果只是考慮零部件構造成本,市面上通用的成本大概在50萬人民幣左右。對于很多無法承受自己制造和發射衛星的企業來說,租賃衛星就成了另一個選擇,比如2010年成立于美國舊金山的Planet就是業內知名的遙感圖像供應商。
-
使用壽命短:由于太空環境的極端多變,目前小衛星的壽命大部分都在3-6個月,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功能的復雜性。重量相對更大的小衛星,使用壽命也會相對較長一些,可能會達到兩年到三年甚至更長。
-
商業化落地困難:從客戶端(比如政府和科研機構等)的角度來看,成本高和使用壽命短會導致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花費,推升了商業化落地的難度。并且目前東南亞上下游配套產業鏈尚不完備,下游數據應用商無法有效介入,這也是Spasee在設計衛星的同時依然強調增值服務重要性的原因。
2
專注一站式解決方案,整星制造成壁壘
作為東南亞商用衛星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提供商,Spasee對于行業痛點有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羅睿康表示,“航天產業進入大眾的視野,時間比較晚。在與客戶的溝通中,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客戶對于成本、設計、運營流程以及最終發射等環節都了解得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嘗試幫他們建立重要概念,再圍繞客戶需求點進行詳細咨詢設計。在這樣的咨詢基礎之上,我們才能與客戶建立信任,后續更好地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所以說,一站式解決方案其實是很有挑戰的”。

衛星遙感數據服務(蕪湖市農業技術中心案例)
關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這塊,Spasee認為解決方案沒有捷徑,主要依賴于技術上的提升與迭代。Spasee在應用層面的改良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廣泛采取工業級元件代替航天級材料。并且自主設計開發零部件來降低整星成本。
第二,改良衛星數據處理界面(即CDH模塊)。在航天的過程中,除了溫度,高能粒子輻射等都會對CDH模塊造成損害,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中仔細考慮涂層、空間結構設計等各方面的設計來延長使用壽命。
第三,電力及熱系統增強。使用轉化效率高的太陽能板與EPS系統,大幅提高衛星在軌運行存活率。同時,在衛星的運行過程中,受外界環境干擾和自身軌道影響,衛星的位置會經常變化。在太陽無法直射的時候,溫度有時候會達到零下幾十度,這對于衛星的穩定工作是個極大的挑戰。所以,Spasee在衛星里會增加設計熱系統,讓衛星在工作的時候可以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溫度區間,來進一步提高它的使用壽命。
除此之外,在羅睿康看來,姿態控制是技術層面比較難模擬的一個關鍵點。“無論實驗室的條件和環境如何,地面上其實是比較難去模擬出真實太空的狀況。所以我們只能結合實驗室的情況去不斷反饋和調整參數,來讓衛星在運行過程中比較順利。這個測試周期(包括震動測試、翻滾測試等)是比較耗費時間的。”
雖然是初創企業,Spasee為了保證技術的質量,研發投入占比達到了80%-90%。以目前成型的衛星產品Kármán-1為例,研發周期大概在6-8個月左右,已經處于行業前列。Kármán-1是主打執行科研任務的衛星載體,如觀測大氣粒子等;Spasee還有一款pioneer衛星,主要是用作航天教育和私人用途,目前已經獲得多家訂單。

Spasee另一款產品Kármán-2遙感衛星示意圖
談及Spasee的核心競爭力,羅睿康自豪地表示有兩點,一是整星制造是Spasee強有力的壁壘之一。“目前全世界發射過衛星的國家不超過所有國家的1/3。很多國家沒有能力發射衛星,主要在于沒有整星制造的能力,因為零部件供應商也大多依靠來自美國、歐洲等地。而整星制造是保證整體質量和運行的,所以在我看來是最為困難的一個環節”。二是下游數據應用端客戶的對接能力。衛星設計屬于高端制造業,如何真正做到航天商業化,很大程度取決于消費者是否愿意買單。得益于團隊前期積累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衛星數據處理經驗,羅睿康表示Spasee可以更好得提供增值服務,讓更多下游玩家深度參與到商業航天的競爭中。另外,依托于南洋理工大學的科研力量,Spasee的團隊本身也是質量的保證,創始團隊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衛星設計參與者,也有硬件設計專家和算法方面的世界冠軍。
3
衛星需求將呈井噴式增長,看好細分領域
談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羅睿康很堅定,“這是非常典型的朝陽行業。爆發點其實不是在未來,而是說正在發生。以通信應用為例,前景就很廣闊。像馬斯克的SpaceX星鏈,專注于通信領域。因為涉及到國家安全這個層面,有能力的國家一定會選擇本土資源制造通信衛星。所以,未來對于這樣的一個微小衛星的需求一定是井噴式的。”
在行業大發展的趨勢下,技術層面的突破和規模化量產導致的成本下降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之前制造成本很高是因為只能采購航天的零部件,但現在,很多工業級別的零部件也可以運用在衛星上。從目前來看, 未來的衛星行業跟新能源汽車行業有著非常相似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玩家參與,帶動量產的需求越發旺盛,制造出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 羅睿康這樣解釋道。
就產業細分領域來說,羅睿康認為,遙感、通信、科研、教育等衛星都會進入大規模應用的階段。與此同時,技術的不斷成熟意味著探索會逐步擴大到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星體,比如已經在探索中的火星。這些都會進一步衍生出針對探測其他星體的衛星設計、太空垃圾的回收等領域,目前這些高端細分領域都只有一些頭部玩家,未來都大有可為。
END
如有興趣投稿、商務合作、或求職
歡迎添加微信:6582273367
或掃碼加入7點5度知識星球

推薦
閱讀
我們為您準備了7點5度的文章精選,如您感興趣,
請點擊下方圖片鏈接。
作者:7點5度 來源:7點5度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