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學了很多知識,但依然覺得很迷茫?
多數的時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即你學了很多的知識,看了很多的書,報名了很多的課程,依然覺得派不上用場,乃至覺得迷茫。 這里面到底存在什么問題,到底要如何強化知識,以及所學的東西呢? 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01 你學的東西是泛知識 我認為
這是一篇投稿,以下內容由優聯薈的國民哥哥分享,希望大家喜歡
今年有幸參加三次優聯薈線下#越分享越幸運#分享會,更幸運的是“不要臉”的爭取到了嘉賓分享名額。
分享的主題是關于《亞馬遜提高20%轉換率的秘密與技巧》和《海歸運營手把手教你如何在紅海市場,每年多賺20萬》。
通過這幾次的線下交流,對于個人而言,收獲的不單單只是老師們的干貨,還有來自許多優秀者的思維碰撞,同時自己也通過一次次的“分享”讓知識網更加完善和鞏固,通過“分享”去輸出并整合了平時實操中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個人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不少。
感謝感謝再感謝優聯薈,顧小北老師,七哥和其他優聯薈工作人員,因為你們的努力讓我在跨界領域中成長更快,也讓我“重塑”了對于“賺錢”和“學習”的思維方式,最最幸運的是讓我身邊多了許多優秀的人,也因此今年收獲了一個又一個的機會。
因為你們,我的人生變的更充實,對人生目標更堅定,也未來也充滿期待。
okay,我們回到主題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個關于亞馬遜平臺的神器!通過這個神器,負責的店鋪銷量整體已經提高20%,關鍵是還安全免費!
廢話后面說,先展示一下參與這個BUG之后,一天內訂單變化效果。
下圖為三周前測試的5條listing,僅僅兩天時間訂單都有明顯的上漲。

這個寶藏神器其實是就是亞馬遜正目前正在內測中的一項新廣告功能,叫做 Posts,目前屬于內測期,不收費。
有許多小伙伴根本沒有聽過也沒有接觸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項功能屬于內測期,只有收到邀請郵件的賣家(通常是VC賣家)才有機會第一時間參與測試。

所以,也因此國內關于POST功能的描述文章幾乎沒有。包括我關注的一些行業內大v也沒有對這項功能進行報道。然而在國外一些媒體上,通過Google搜索,早在兩個半月前(09/27),已經能找到相關文章介紹了。

既然是亞馬遜官方的功能,那么為什么就稱之為BUG呢?何從而來?
前面提到過這項功能目前處于內測期,并且只有收到官方郵件的賣家才能第一時間收到邀請,但是,BUG的地方在于這項功能并非只限于這些受邀請的賣家們使用!
任何有品牌備案的賣家,都可以通過注冊鏈接直接注冊這一項功能!而且是免費!免費!免費!

如何注冊?接著往下看。
簡單介紹一些這項功能:
什么是POST?

官方描述翻譯是“使用精選照片來激發購物者在亞馬遜上與您的品牌和產品互動。”
用通俗一點的說法是“請用看上去就吊炸天的圖片來吸引用戶點擊你的品牌和你的商品。”
嗯,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POST的運作原理是什么?



官方翻譯:
發現(Discovery)
參與的品牌輪播,可以在其產品和相關產品的詳細信息頁面上找到。點擊帖子會將購物者帶入推送。
這里的 Discovery 其實可以理解為展示(流量)入口。
瀏覽(Browsing)
購物者可以繼續瀏覽相關帖子的概要,同時可以轉向瀏覽相關類目里其他產品的帖子。
Browsing 可以理解為消費者點擊入口。
購物
可以在貼文里面直接購物,購物者只需要按“顯示產品”即可以了解更多信息,并訪問產品詳情頁面。
Shopping 可以理解為轉換入口。為什么不是成交入口呢?因為這里有一個細節,那就是點擊“顯示產品”(show products)按鈕的時候,頁面會跳轉到listing頁面,而并非是直接加入購物車。
所以最終的成交與否還是取決于listing基本功夠不夠扎實(轉換率夠不夠高)。POST并不能帶來直接成交,它只是做一個引流作用。
換一句話說,亞馬遜推出這個POST的目的和意義是想通過增加一項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互動展示板塊,來激發消費者對有品牌賣家們的商品之間進行對比選擇,從而達到提升消費者購物欲的目的。
亞馬遜帖子的剖析

A. 品牌資料橫幅。顯示品牌的名字和LOGO。
B. 自定義圖片。品牌方提供能夠展示產品的圖片,并幫助豐富品牌的故事。
C. “顯示產品” 圖表。輕觸鏈接將顯示一個產品,其中包含了價格,星級和該帖子中推薦產品的主要信息。
D. 標題文字。自定義文字可以幫助品牌凸顯產品功能,強調品牌傳達的理念。
E. 類別標簽。亞馬遜將會為您的帖子自動標記相關的產品類別。購物者點擊類別標簽又能夠達到該標簽下的垂直分類。
POST上的內容如何選擇

“考慮重新利用您的品牌先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以產品為中心的內容”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清楚明白亞馬遜的目的。POST要求上傳的圖片和文字不要單純的理解為只是上傳產品圖片和復制已有的listing文案而已。
我也測試過這樣的POST 根本不受歡迎,同時跑不出多少數據。因為這種類型POST并不符合亞馬遜的目的。
這一個板塊更強調的是品牌方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可以理解為POST更像是我們在為商品做宣傳時用的宣傳“推送”一樣。
所以,POST圖片一定要吸引眼球,文字內容最好有互動性。可以多參考大牌或競爭對手在社交媒體宣傳和廣告。
看到這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亞馬遜一直在強調品牌。
為什么呢?
很簡單,因為品牌能提高信任度,不僅僅是買家對賣家的信任度,同時也是平臺對賣家的信任度。
從近幾年亞馬遜推出功能和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平臺一定是趨向于品牌化的。(例如,a+頁面,品牌頭條廣告,品牌旗艦店,品牌分析等等功能)。所以還沒有品牌備案的小伙伴們,一定要馬上去做了。
POST圖片和內容規定
現在用這個方法,你的獨立站銷售額會直接飆漲!
如果你現在在做Shopify,或者獨立站,你要認真看下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我只講一遍,能看的懂的就懂,看不懂的就算了,因為我已經把實操方法都寫上了。 記住:此漏斗非一般意義上的銷售漏斗,不要混淆,也不是產品1+產品2= $xx 這種模式,概念也不一樣,但是威

由于POST目前是內測階段,所以圖片和文字官方并沒有給出很嚴格的要求。這里分享一個小技巧。經過測試,只要是圖片或文字不包含促銷信息的內容,其他的內容都可以“大膽”的去嘗試。
何為合適的“大膽”嘗試內容?
我們可以逆向思維想一下,平時listing主圖有哪些操作是違規的操作?平時標題有哪些內容是禁止的內容?在POST這里,這些操作和內容都是合規的并允許的。道理就好像“最賺錢的方法都寫在憲法里”,一樣,你懂的。
POST在哪些展示位置呢?

品牌POST將發布到以下一個或多個地方:
目前只有手機端(APP和手機瀏覽器)才會展示POST 板塊。(這也是被賣家忽視關注的原因之一)。
Brand-Owned details page:所有該品牌下面的listing頁面。
目前測試POST板塊在QA板塊上面的位置。通常會展示10條POST(從左至右)。
Related Brand details page:相關品牌listing頁面。
目前測試POST板塊在QA板塊上面的位置。通常會展示10條POST(從左至右)。
Related Post feed :相關POST推送頁面。
目前測試點擊POST進去后會出現包括自己在內的還有其他參與的品牌方POST,展示數量沒有上限(從上往下)。
Category feed:類目推送頁面。
點擊POST下方的類別標簽,會出現包括自己在內的還有其他參與的品牌方POST,展示數量沒有上限(從上往下)。
如果你沒有品牌備案,就無法注冊。很可惜POST這一塊的流量就會變成其他品牌方POST。板塊位展示為 Related Posts。
如果你注冊了品牌備案,想要鎖住自己listing下面這部分流量板塊,一定要創建等于或大于10條POST(可以是一個ASIN或多個ASIN)。只有這樣,板塊位才會展示為 More from xxxx(品牌名) Shop。
如果你所處的品類,還沒有賣家使用一項功能,那么恭喜你,這部分流量就屬于你這一家品牌方。且前期積累的impression / click / ctr 這三項指標數據越高,這些都將會有利于你的POST未來在這個板塊展示更多靠前的展示順序。
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非常野蠻又強大的功能。
它很野蠻是因為只要是對方品牌沒有使用POST功能(或沒有制作10條POST),那么對方下面的POST板塊就有機會展示你家或其他家POST圖文!
和搜索關鍵詞無關,因為POST是在LISTING頁面中展示。甚至是搜索品牌關鍵詞,也一樣無法屏蔽POST板塊展示。
并且,關鍵詞下所有LISTING的POST板塊位,呈現的POST的順序是一樣的。例如,關鍵詞Bluetooth Speaker 下的 #1\#2\#3... Listing,他們的POST板塊位所展示的內容順序都會是 A/B/C....
正是如此,它很強大是因為POST能實現:1.鎖住自己流量。2.爭奪關聯流量。3.免費。(目前)
POST展示位置越靠前越有利,展示內容越吸引位置越靠前。
文章開頭展示的兩張對比圖就是店鋪POST開通前后效果的對比,目前最新的數據如下:
店鋪A,測試一周,從日均訂單350單上漲至420單 ,并還在上升。
店鋪B, 測試三周,從日均訂單530單上漲至780單,并還在上升。
目前負責的店鋪品牌也已經完成POST“霸屏矩陣”。即所有出單關鍵詞和相關類目下所有的POST前三展示位都來自于自己品牌。
所以帶來的關聯流量越來越多,且出單后對LISTING本身的權重(關鍵詞排名)也非常有利。
不過,這都歸功于listing的功底不算差,且在post related 環節已經算是二次篩選了一些無效流量,所以真正從POST點擊進來的流量只會更有利于形成轉換。
我相信如果再結合ASIN定位廣告去加速更多關聯流量的渠道這樣未來店鋪發展會更好。
最后重要的事情再次強調三遍:
最終的成交與否還是取決于listing基本功夠不夠扎實(轉換率夠不夠高)。POST并不能帶來直接成交,它只是做一個引流作用。
最終的成交與否還是取決于listing基本功夠不夠扎實(轉換率夠不夠高)。POST并不能帶來直接成交,它只是做一個引流作用。
最終的成交與否還是取決于listing基本功夠不夠扎實(轉換率夠不夠高)。POST并不能帶來直接成交,它只是做一個引流作用。
POST注冊有其他要求嗎?

目前就兩個要求:
1. 要有品牌備案。
2. 品牌旗艦店要開通。
關于如何極致打造高轉換率listing這一方面,如果有小伙伴感興趣可以加個好友互相交流。

(旺季前夕,店鋪上架一年的老品,單月平均轉換率達到40%+,最高單品轉換率達到73%,均為正常銷量,無shua單,無站外deals)。
所以還沒有用起來的小伙伴們~趕緊行動起來吧!搶占流量先機!
關于這項功能的其他說明和FAQ,亞馬遜的官方鏈接也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https://advertising.amazon.com/lp/beta-posts
以上也是POST官方注冊鏈接。
另外開正常case客服是不受理關于任何POST問題的。
可以發郵件聯系POST團隊:posts-support@amazon.com
希望大家大賣!
--------------------------
關于這次POST功能研究,分享幾點個人心得:
1. 一定要時刻關注平臺變化動態(pc和mobile),有新的功能一定要及時的去摸索。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
2. 有新的消息或方法,可以嘗試Google搜索最老和最新的文章,說不定可以獲取更多渠道的信息。
3. 利用好信息差,大膽執行,能讓你收獲不少。
4. 多運用已學的知識穿插應用,例如關于POST內容創作方面許多知識都是結合顧小北老師上課教學的思維。
5. 越分享越幸運,能讓你受益終生。

優聯薈---線下獨立站分析錦集
優聯薈 ? 獨立站?案例分析 ?2019.11.30? 過去的時間,我們在很多的城市舉辦過線下活動,如深圳,廣州,杭州,廈門... 就近的一次活動是在深圳,舉辦了,我們希望能有牽手成功的啊。 這次,我們依然在深圳舉辦了一場,獨立站案例分析+干貨分享的線下活動:、
作者:小北的夢囈 來源:小北的夢囈
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出海筆記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